贵州日报关注贵阳市乌当区:“五个新高地”生机勃发

过去一年,贵阳市乌当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,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,以加快打造“五个新高地”为抓手,全力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。

加快打造“两山”理论实践创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

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发展,围绕“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”,培育威门石斛水、黔鲜铁皮石斛粉等生态品牌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加快森林抚育项目建设,实现产值17.8亿元,带动就业7000余人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,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%,国控、省控水环境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%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加快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

该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“主引擎”,推动“一主一特”产业和食品加工优势产业量质齐升。2022年全区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9.9亿元、同比增长4.8%,预计完成工业投资28亿元、同比增长79.5%。健康医药主导产业持续做强,抓住“两药一械”发展窗口期,实施医药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健兴药业、新天药业等龙头企业实现逆势上扬。

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

乌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全面推进“五大振兴”,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、农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夯实农业农村基础,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搬迁户有劳动力家庭就业率达100%。扎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及冬修水利建设,全面完成1.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任务和23处农田水利损毁设施修复任务。

加快打造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高地

全区充分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“金字招牌”的引领作用,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。持续培育旅游业态,按照“一心三区”旅游发展格局,做足“山、水、林、泉、城”五篇文章,持续打造旅游品牌,围绕温泉第一区发展定位,开展“贵阳冬游到乌当”旅游推介等大型主题活动,持续擦亮“温泉景城融合·游憩医养共享”品牌。

加快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高地

乌当区按照贵阳市“一核三中心多组团”总体布局,严守“三条控制线”,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、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,科学划分都市区、工业区、农业区、生态功能区等功能板块,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31平方公里,城镇化率达67.1%,加快构建“一轴双核多组团”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。

亮点一

改革添动力开放添活力

乌当区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解难题促发展的关键一招,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口,推动发展提质、治理增效,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。

深化改革蹄疾步稳。该区914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实现全程网办,158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%“一窗办”,省政务中心与省税务局联合在乌当区开展全国首例系统融通试点。大力推进减税降费,2022年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2.4亿元、累计减免各类税费2.95亿元,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。

内外开放持续扩大。乌当坚持以“一主一特”产业为抓手、以产业园区为依托,用好“两图两库两池”,新引进项目93个,重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个、投资总额130.5亿元。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4250万美元,同比增长25%。

营商环境不断优化。全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,健全“招—安一扶”全生命周期工作体系,全力推行“一网通办”“网上办税”网报率达99.7%,最大程度做到让企业和办事群众“零跑腿”。不断擦亮“贵人服务”乌当品牌,持续优化政务环境、市场环境,获得电力、纳税、登记财产、政务服务、办理建筑许可等指标。

亮点二

创新驱动协同发展

加快推动科技创新。乌当区积极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4.6亿元、同比增长68%,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7家。

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。乌当区加大教育供给保障力度,教育经费投入实现“两个只增不减”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全力推动“双减”政策落地。教育发展更加均衡,学前三年普惠率达94.23%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39.46%,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阶段在公办就读比例达100%。

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。引进制造业人才1198名、大数据人才641名。目前,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7.43万人,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2.18%。(谌思宇)

编辑:陈晨

统筹:汪东伟

编审:干江沄

关键词: 贵州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