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圈两场三改 打造放心安心港湾】白云区:办好民心工程 让幸福在家门口“升级”
走出家门,以15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,居民可以在便民生鲜超市采购生活用品,可以在街道、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参加文化活动,又或者在多功能运动场地打打球,购物、餐饮、医疗、教育、文化活动、运动等一系列市民日常生活所需服务都能得到满足;老旧小区、背街小巷经过改造提升,面貌焕然一新;公共文化服务设施、日间老年照料中心等生活配套服务加速完善……
(资料图片)
改造提升后的云山街片区背街小巷。
“一圈两场三改”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。近年来,白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“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”为根本,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聚焦城市品质提升,围绕“教业文卫体、老幼食住行”,扎实推进“一圈两场三改”建设,从发展的高度、治理的维度、民生的温度,实实在在地给市民办了一批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的实事,努力让群众的幸福在家门口“升级”,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打造“15分钟生活圈”
增强群众“三感”
12月17日,白云区云城街道白金社区“壹刻宝文化驿站”里,一场“无私忘我·心系群众”党的二十大精神“理论宣传二人讲”活动正在举行。辖区王英志愿服务队队长王英、中铝贵州分公司矿业公司配矿中心党支部书记谢刚作为双主讲人,通过“大道理+小故事”的互动式宣讲形式,为街道干部职工、辖区党员群众代表50余人作分享,不时赢得现场阵阵掌声。
年逾六旬的社区居民叶华雄是参与活动的听众之一,聆听宣讲后他很有感触。“近年来,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特别是今年搞‘一圈两场三改’建设,身边设施更完善了。比如说现在身处的这个文化驿站,就是在建设‘15分钟生活圈’过程中新建起来的,解决了我们文化活动没场地的问题。”叶华雄说。
白金社区“壹刻宝文化驿站”是白云区围绕“一圈两场三改”推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下沉延伸的终端阵地,这里不仅有省市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优质数字资源,还可依托社区志愿服务队伍,开展文化服务、科技科普、理论宣讲、文艺表演、运动健身等各类服务,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需求。自今年7月建成投用以来,已开展线下活动50余场次,成为群众家门口文化活动的好去处。
去年以来,白云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,结合“三感社区”建设,聚焦“教业文卫体、老幼食住行”,坚持问需于民、问效于民,在各街道全面启动了“15分钟生活圈”建设,先后新建、改扩建了公交车站台、多功能运动场、文化驿站、社区垃圾分类收集点等,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投用、一件件实事的办理完成、一个个生活圈的日益完善,群众看在眼里、喜在心中。
接下来,白云区将继续围绕“教业文卫体、老幼食住行”持续推进“15分钟生活圈”打造,在15分钟步行范围之内,配齐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,全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,提升社区建设质量、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推进“两场”扩量提质
改善公共环境
近日,龚家寨街道生活圈2中天北城停车场建设项目建成交付,沥青路面、规范划线……为周边上班工作的市民停车提供了很大便利。“这里是辖区新建楼盘,还没交房,附近包括大板楼、氧化铝厂一片都没有停车场。坝坝会上收集了群众建议,将新增停车场纳入了今年街道生活圈2的项目,新增了180多个停车位,极大缓解了周边市民停车难。”龚家寨街道铝兴社区网格员代国玉说。
另一边,位于龚家寨街道生活圈1的贵铝文体中心停车场也投用了。看着家门口整合资源改建而成的停车场,居民冉克艳感到很满意。“以前家里头亲戚朋友聚会吃饭,都不来这边,说周边停车不方便。现在把原来贵铝文体中心的空地改建成了停车场,虽然场地陈旧些,但总算有地方停车了,真是太好了。”冉克艳说。
龚家寨街道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,存在街巷道路窄、停车位不够等问题。今年以来,该街道紧紧围绕“教业文卫体、老幼食住行”,大力推进“一圈两场三改”建设,通过开好社区“坝坝会”的方式,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,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着力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问题。其中,停车难就是居民呼声较大的问题之一。
对此,龚家寨街道梳理出“民意清单”,将其纳入“一圈两场三改”建设项目,按照“部门吹哨,街道报道”机制,明确责任、推进建设。该街道还邀请区城投集团、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共治成员单位参与,整合多方力量,齐心协力“补短板”。今年以来,龚家寨街道已在金塘北街、白沙关小区、龚北小区内增加停车位640个。同时,还积极协调辖区医院、企业等共治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,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停车难题。
这只是白云区推进“两场”建设的缩影。今年以来,白云区着力推进停车场、农贸市场等公共配套扩量提质,全区停车场建设目标任务为8个,新增公共停车位2087个,涉及中天北城停车场、程官公交首末站停车场、马掌坡公交首末站停车场、省骨科医院停车场、白云区医院停车场、白云北站停车场、白云区中医院停车场、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停车场等。截至目前,均已建成投用。
全力实施“三改”
提升城市品质
“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了,以前,这条背街乱停乱放现象多、路面坑坑洼洼的。现在改造以后,环境大变样,路面沥青铺起来了,路灯也换新了,还增设了健身器材、休息座椅等,改得很满意。”12月16日,家住泉湖街道红云社区的居民陈晓丽,提起家门口刚刚升级改造完成的云山街时,连连赞叹。
云山街片区背街小巷位于白云区城区中心位置,是紧挨着主干道的“毛细血管”,由于年代久、基础差、破损多,不仅给周边居民出行造成不便,还影响了城市环境。今年以来,白云区大力推进背街小巷改造项目,不断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,各乡镇、街道通过实地走访、入户宣传等方式访民情、察民心、集民意,选定了30条背街小巷实施提升改造。云山街就被纳入其中。
白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所副所长徐世凯介绍,云山街片区背街小巷涉及五条,总长约770米,改造面积约7050平方米。此次改造内容涉及路面白改黑、打造休闲广场、增设标线、改造雨污水管网设施、改造人行道、增设路灯、增设绿化、改造强弱电管线、改造墙面、改造护栏、改造花池、打造文化内容等。
改造前,白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、各乡镇街道逐条实地走访,对照改造要求,听取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,逐条完善改造内容和设计方案。“在提升改造道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,我们还按照‘15分钟生活圈’打造要求,增设了垃圾收集点、建设公厕等便民设施。同时,结合街巷特点和历史文化,将10条街巷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、特色文化街区,云山街片区就是其中之一。”徐世凯说。
“截至目前,包括云山街在内,今年的30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。”徐世凯表示,接下来,将对实施改造完成后的背街小巷,按照完工一条移交属地管理一条的原则,由各乡镇、街道进行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的管理工作,形成常态化管控、长效化管理,确保改造效果,持续扮靓宜居靓丽的城市环境。
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一个个项目改建提质、一条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、一个个生活圈日益完善……聚焦城市品质提升这个关键,白云区正加快推进“一圈两场三改”建设,努力把这个关乎民生的民心工程办得更好、更实。
记者 梁婧
编辑:宋德政
统筹:汪东伟
编审:干江沄
关键词: